長春花居然還有藥理作用?
長春花時花,學(xué)名:Catharanthus roseus (L.)G. Don,別名金盞草、四時春、日日新、雁頭紅、三萬花。為多年生草本時花植物?;ǘ涠啵ㄆ陂L,花勢繁茂,從春到秋開花從不間斷,所以有“日日春”之美名。長春花中含70多種生物堿,是一種防治癌癥的天然良藥。其中長春堿和長春新堿對治療肺癌等惡性神瘤、淋巴肉瘤及兒童急性白血病等都有一定療效,是國際上應(yīng)用最多的抗癌植物藥源。
長春花為多年生草本半灌木。高30-70cm,幼枝綠色或紅褐色,莖直立,多分枝,全株無毛。
葉對生,長橢圓狀,長3—4cm,寬1.5—2.5cm,全緣或微波狀,先端常圓而具短尖頭,基部狹窄成短柄。葉柄短,兩面光滑無毛,主脈白色明顯。長春花的嫩枝頂端,每長出一葉片,葉腋間即冒出兩朵花, 因此它的花朵特多,花期特長,花勢繁茂,生機勃勃,從春到秋開花時花從不間斷,所以有“日日春”之美名。
聚傘花序頂生,花序有花2—3朵;花冠粉紅色或紫紅色,花朵中心有深色洞眼。花冠高腳蝶狀,裂片5,左旋;雄蕊5,著生于花冠筒中部以上;花盤為2片舌狀腺體組成,與心皮互生,蓇葖果2,圓柱形,長2—3cm,花期6—9月。
為夾竹桃科植物長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 (L.)G.Don的全草。
采集:全年可采,曬干或鮮用。
性味歸經(jīng):微苦,涼入肝、腎二經(jīng)。
功用主治:
涼血降壓,鎮(zhèn)靜安神。用于高血壓、火燙傷、惡性淋巴瘤、絨毛膜上皮癌、單核細胞性白血病。
①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鎮(zhèn)靜安神,平肝降壓。治高血壓。
②《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》:治療何杰金氏病、惡性腫瘤。
③《廣西藥植名錄》:治白血病,肺癌,絨毛膜上皮癌,淋巴腫瘤。
用法與用量:
內(nèi)服:煎湯,2~5錢;或提取物制成注射劑。
毒性:長春新堿給猴靜脈注射2mg/kg引起體重下降,白細胞、血小板降低,四肢無力,肌肉麻痹;劑量為4.0mg/kg時,猴在30小時內(nèi)死亡。長春堿的主要毒性為抑制骨髓功能;長春新堿對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、胃腸道的毒性較突出,如感覺異常、膝反射消失、肌無力、神經(jīng)痛、脫發(fā)及腹絞痛、腸梗阻等,而對白細胞、血小板減少則較長春堿輕得多。